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

供養 妙禪師父的體悟~錢怎麼花很重要(番外篇2)


  入到佛教如來宗開悟後,突然以前看過的佛經、聖經故事咻咻咻的跳出來,和自己及同修供養 妙禪師父的體悟有了連結。
(以前瞄到佛經、聖經總是看不懂,看佛經、聖經故事倒是津津有味……)


祇樹給孤獨園

  打開《金剛經》,在第一分就立馬可以看見這句話「如是我聞: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。」

  首次看到「祇樹給孤獨園」,想說這是甚麼園啊?取了個這麼拗口又長的名字。哈哈哈!後來才知此園鼎鼎有名(害羞,少見識啦!)

  來說說此園歷史:
  須達多是舍衛國首富,經常救濟孤苦無依、貧窮困苦的人,由於他的無私及慷慨布施,人們尊稱他為「給孤獨長者」。須達多有一次去鄰國王舍城,非常幸運的在一個機緣下聽聞了釋迦牟尼佛的開示,無限讚歎感恩,希望讓舍衛國的百姓也能有此大福報遇佛聞法,因此懇切邀請佛陀到舍衛國來,並發願供養釋迦牟尼佛弘法之處所和一切所需

(以下取材維基百科)
  祇園精舍(或稱祇林祇樹給孤獨園,也簡稱祇園陀林),位於印度北部舍衛城南郊,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傳法的另一重要場所。它比王舍城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,是佛教史上第二棟專供佛教僧人使用的建築物。但是祇園精舍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精舍

  由富商給孤獨長者發願建造。他看到城南郊二公里處的一處園林,景色宜人,清雅幽靜,正是設立精舍的理想地點。於是和園林擁有者祇陀商議。祇陀乃波斯匿王太子,富有無比,根本看不上須達多手上的銀錢,於是戲言「汝將黃金鋪滿園地,我方肯賣。」須達多歡欣鼓舞,耗盡家資,終於達到要求,將金箔鋪滿了園地,祇陀太子感動而言:「園中土地,盡滿金箔,已為公得。惟我園中木未貼金箔,仍為我有。吾亦欲以獻佛也。」

   佛陀後半生在此安居長達二十多年[1],因此現今流傳的經典,大約有七、八成都是在這裡講說的。很多佛經比如《阿彌陀經》和《金剛經》開篇就提到佛陀「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」。

  因為園林由給孤獨長者須達多和太子祇陀兩位共同發心捐贈供養,須達多後來並在園中為佛陀和弟子們興建精舍、禪堂等等建築及供養食物、衣、缽、藥品……。釋迦牟尼佛因此以兩人名字為此園林取名,太子捐樹,所以稱「祇樹」;給孤獨長者捐土地稱「給孤獨園」,合稱「祇樹給孤獨園」。

  看到這段故事真是感動莫名啊!因為須達多和太子的發心,讓世尊能於舍衛國安居,弘揚正法、利益眾生,受益最大的還是舍衛國當時的百姓。而他們兩位能夠放下執著與帶不走的身外之物,換來心靈更廣大的安樂與光明,這樣的滿足與法喜是再多物質都比不上的。別人眼中認為的捨,其實是有福之人最大的得!

  更重要的是釋迦牟尼佛也給這兩位有護持供的機會,並不因為他們供養的園林價值巨大就推卻不接受,因為佛知道這是他們最大造化。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言:「於諸福田中,佛福田為最;若欲求大果,當供佛福田。」

  這也讓我聯想到佛教如來宗弟子供養法車,就是抱持著如同給孤獨長者和太子一樣的感恩讚歎,能夠供養大成就明師 妙禪師父是弟子最大的福報造化,也是斷除慳貪的禪行,物質財富的供養不論質量與數量,重在無私的誠意,這才是布施的真正意義。

  所以不要再說「佛一定不會接受法車供養啦!」或「法車太高級了!」以上佛經故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,看不懂就請再看一次吧!


妙禪師父總是慈悲微笑以待一切。

佛弟子恭請 妙禪師父接納弟子們發自內心的感恩。

圖片取材自佛教如來宗網站http://www.rulaiweb.org/ weekly/206禪行週報206

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

供養 妙禪師父的體悟~錢怎麼花很重要(番外篇1)


  入到佛教如來宗開悟後,突然以前看過的佛經、聖經故事咻咻咻的跳出來,和自己及同修供養 妙禪師父的體悟有了連結。
(以前瞄到佛經、聖經總是看不懂,看佛經、聖經故事倒是津津有味……)


教親千億不如飯一佛

  以前看金庸寫的《鹿鼎記》中韋小寶與假太后、各方人馬大肆爭奪《四十二章經》,甚麼是《四十二章經》啊?好奇地去查了一下,才知道原來《四十二章經》是佛經,是釋迦牟尼佛的語錄集結,一條語錄稱之為一章,共集結四十二條語錄。

  這經典來頭大了,是最初傳到中國的佛經。由漢明帝派大臣去西方天竺國請回迦葉摩騰、竺法蘭兩位高僧及經典、佛像、舍利等,由於是由白馬馱經到中國,漢明帝就在洛陽那兒就造了一座白馬寺。《四十二章經》是兩位高僧在白馬寺翻譯出第一部佛經,為中國漢譯佛典的「開山之作」。

    噹~噹~噹,光看這個背景就厲害了吧!

  更棒的是,這經典很淺白又很短,在我還沒禪行前,就曾稀哩呼嚕的看過一遍,但內容很快地也「過目即忘」,只有一句話算留在心中——不如飯一佛——雖然當時前言後語記得不完整,但意思卻很懂,就是不管供養甚麼人,都不如供養佛啦!

  來段原文:

第十章
  佛言:「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;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;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;飯須陀洹百萬不如飯一斯陀含;飯斯陀含千萬不如飯一阿那含;飯阿那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;飯阿羅漢十億不如飯辟支佛一人;飯辟支佛百億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親;教親千億不如飯一佛。學願求佛,欲濟眾生也。

  這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、辟支佛都是修行果位,從上文就知道哪個果位的修行境界高了吧!

  至於「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親」,就是以佛法僧三寶之教化勸請父母一同信仰及親近佛法。


  師父慈悲開示:「接引利他不是悲壯,而是很法喜、很自在的行,幫助家人及身邊的親朋好友得遇明師。」(禪行週報209期)
       妙禪師父真是大成就明師,開示的釋迦牟尼佛一模模一樣樣!


 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句「教親千億不如飯一佛」~~即使我們能勸得一千億的父母學佛,也不及恭敬供養佛啊!供養佛才是最殊勝無上的福報!!!


  看吧!看吧!釋迦牟尼佛是這樣直接的在教導弟子,明確告訴弟子應該要供佛。而佛接受弟子供養,就是讓弟子有種最大福田的機會。


  有機會供佛,還要「學願求佛,欲濟眾生也」,也就是自己發菩薩心、發大願跟隨佛禪行求成佛之道,跟佛一樣要度化十方眾生,這不僅是福報而且功德無量,是真功德!


  妙禪師父慈悲開示:「放下一切執著,發大願,真心真行,明心見性,利益眾生。」禪行週報177期)
       師父再度開示的釋迦牟尼佛一模模一樣樣!


  我們的師父 妙禪師父就是以這樣的大慈悲在利益眾生、愛弟子
(引用自中時電子報

  所以,佛教如來宗弟子有如此殊勝福報能供養明師,是以最清靜、感恩、恭敬、歡喜的心在供養,當然也必然是以最好在供養。知道別人有這樣的心行和機會,替他高興都來不及,有甚麼好以人我是非來批評該不該、對不對呢?



 



取材自佛教如來宗網站http://www.rulaiweb.org/ weekly/177/209禪行週報177期及2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