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

供養 妙禪師父的體悟~錢怎麼花很重要(番外篇2)


  入到佛教如來宗開悟後,突然以前看過的佛經、聖經故事咻咻咻的跳出來,和自己及同修供養 妙禪師父的體悟有了連結。
(以前瞄到佛經、聖經總是看不懂,看佛經、聖經故事倒是津津有味……)


祇樹給孤獨園

  打開《金剛經》,在第一分就立馬可以看見這句話「如是我聞: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。」

  首次看到「祇樹給孤獨園」,想說這是甚麼園啊?取了個這麼拗口又長的名字。哈哈哈!後來才知此園鼎鼎有名(害羞,少見識啦!)

  來說說此園歷史:
  須達多是舍衛國首富,經常救濟孤苦無依、貧窮困苦的人,由於他的無私及慷慨布施,人們尊稱他為「給孤獨長者」。須達多有一次去鄰國王舍城,非常幸運的在一個機緣下聽聞了釋迦牟尼佛的開示,無限讚歎感恩,希望讓舍衛國的百姓也能有此大福報遇佛聞法,因此懇切邀請佛陀到舍衛國來,並發願供養釋迦牟尼佛弘法之處所和一切所需

(以下取材維基百科)
  祇園精舍(或稱祇林祇樹給孤獨園,也簡稱祇園陀林),位於印度北部舍衛城南郊,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傳法的另一重要場所。它比王舍城竹林精舍要稍晚一些,是佛教史上第二棟專供佛教僧人使用的建築物。但是祇園精舍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精舍

  由富商給孤獨長者發願建造。他看到城南郊二公里處的一處園林,景色宜人,清雅幽靜,正是設立精舍的理想地點。於是和園林擁有者祇陀商議。祇陀乃波斯匿王太子,富有無比,根本看不上須達多手上的銀錢,於是戲言「汝將黃金鋪滿園地,我方肯賣。」須達多歡欣鼓舞,耗盡家資,終於達到要求,將金箔鋪滿了園地,祇陀太子感動而言:「園中土地,盡滿金箔,已為公得。惟我園中木未貼金箔,仍為我有。吾亦欲以獻佛也。」

   佛陀後半生在此安居長達二十多年[1],因此現今流傳的經典,大約有七、八成都是在這裡講說的。很多佛經比如《阿彌陀經》和《金剛經》開篇就提到佛陀「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」。

  因為園林由給孤獨長者須達多和太子祇陀兩位共同發心捐贈供養,須達多後來並在園中為佛陀和弟子們興建精舍、禪堂等等建築及供養食物、衣、缽、藥品……。釋迦牟尼佛因此以兩人名字為此園林取名,太子捐樹,所以稱「祇樹」;給孤獨長者捐土地稱「給孤獨園」,合稱「祇樹給孤獨園」。

  看到這段故事真是感動莫名啊!因為須達多和太子的發心,讓世尊能於舍衛國安居,弘揚正法、利益眾生,受益最大的還是舍衛國當時的百姓。而他們兩位能夠放下執著與帶不走的身外之物,換來心靈更廣大的安樂與光明,這樣的滿足與法喜是再多物質都比不上的。別人眼中認為的捨,其實是有福之人最大的得!

  更重要的是釋迦牟尼佛也給這兩位有護持供的機會,並不因為他們供養的園林價值巨大就推卻不接受,因為佛知道這是他們最大造化。《過去現在因果經》言:「於諸福田中,佛福田為最;若欲求大果,當供佛福田。」

  這也讓我聯想到佛教如來宗弟子供養法車,就是抱持著如同給孤獨長者和太子一樣的感恩讚歎,能夠供養大成就明師 妙禪師父是弟子最大的福報造化,也是斷除慳貪的禪行,物質財富的供養不論質量與數量,重在無私的誠意,這才是布施的真正意義。

  所以不要再說「佛一定不會接受法車供養啦!」或「法車太高級了!」以上佛經故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,看不懂就請再看一次吧!


妙禪師父總是慈悲微笑以待一切。

佛弟子恭請 妙禪師父接納弟子們發自內心的感恩。

圖片取材自佛教如來宗網站http://www.rulaiweb.org/ weekly/206禪行週報206